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向,是扫清冬霾的温暖之光。正如民俗学家萧放在书中所写“春节是我们民族天幕上的一盏明灯,它光明而温暖”。
在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与传承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的节日,但春节永远是最隆重、最宏大的精神盛宴,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神圣地位。每逢此时,人们总要踏上漫长的归乡之路,千里奔赴,与亲人在年夜饭里共享团圆,沐浴亲情与欢愉;每逢此刻,人们总要掸去劳顿与风尘,赶庙会、闹社火,尽情狂欢,让旧年的郁闷与压抑在爆竹声中随风而逝。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生活的脚步,也见证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坚守和患难与共的担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即将迎来2021年的春节。“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值此辞旧迎新之际,“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辽宁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将于2021年春节期间与大家“云”见面,希望斑斓而多彩的活动、细微而温情的民俗能够温暖你的新春,让你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家乡的年味和记忆里的乡愁。
这是我们送给大家最真诚的祝福。
乐体验 ——“视 频 直 播 家 乡 年”
2021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的重点活动为“视频直播家乡年”。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在春节期间,特别是小年、春节、元宵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以短视频、直播形式记录和展示全省各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展现辽沈大地上欢闹喜庆的文化“年味”。也希望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互动,为家乡的年俗、美食、非遗项目点赞、代言。
看大戏 ——“名 家 名 段 欢 乐 年”
“满园春色——传统戏剧、曲艺展演季”将为观众献上新春第一台好戏。刘兰芳、田连元、杨振华等曲艺名家联袂奉献精彩的曲艺表演,冯玉萍、周丹、常东等名家新秀悉数登台,再现评剧、京剧的经典选段;同时,中心将联合沈阳京剧院、沈阳评剧院两大专业院团,在“辽宁文化遗产”直播间陆续推出“京剧专场展演”“(韩、花、筱)评剧专场展演”和“名段名家专场展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展现传统戏曲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以及醇厚古朴的独特魅力。
知节俗 ——“专 家 开 讲 文 化 年”
春节期间,传统文化大讲堂将邀请民俗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做客“辽宁文化遗产”直播间,共话“我们的节日”,阐释传统佳节的节俗意义,讲述节日里的“辽宁故事”,用我们的身心贴近传统,去感受、体味春节民俗中的温馨,让春节在更多人的心中得到滋养。
云购物 ——“非 遗 年 货 幸 福 年”
以“金牛贺岁 福运新春”为主题的非遗购物节,将在文馨苑里的民俗老街拉开帷幕。农家小院里的老手艺,酒肆商铺里的老口味,民俗集市上的老玩意儿,各色非遗项目在传统老街里交相辉映,让广大百姓线上逛大集,买到“有文化”“有品位”“有温度”的年货,足不出户享受传统文化新体验。
送福联 ——“翰 墨 飘 香 吉 祥 年”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慰问驻村干部等内容纳入此次系列活动之中,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变“现场体验”为“送福到家”,邀请省内知名书法家根据百姓牛年新春的祈愿,创作楹联、福字,通过定制化的文化服务,为社区百姓特别是中心扶贫干部驻村所在地村民送去节日祝福。
赏非遗 ——“心 手 相 承 中 国 年”
春节期间,饱含辽宁非遗人心血、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影像成果展播将与大家见面。《辽海情韵——辽宁秧歌系列专题片》全方位呈现海城高跷、抚顺地秧歌等12个省级以上高跷秧歌项目的风姿风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综述片》以纪实的笔触带您翻开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田连元,岫岩玉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等12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人生;历年非遗专场展演集锦则是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成果的集中体现。
重点推介
视频直播家乡年·云上共享故乡情
鉴于目前辽宁正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利用全媒体资源,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合拳的方式,直击地域性强、民族特色突出、有助于烘托和带动年俗气氛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以短视频、线上直播的方式,共庆2021年新春佳节。
亮点抢先看
“过新年做新衣” 1月28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逢新年,老百姓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来迎接新的开始,表达辞旧迎新、迎吉纳福的美好愿望。1月28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沈阳那氏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姚俭萍将“云”上秀手艺,展示一针一线制成的锦绣华服。
“吃灶糖” 2月4日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农历二十三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敬献灶糖,让灶王爷的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让来年的日子更为红火。2月4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糖人姐”李凤艳走进“辽宁文化遗产”快手、微博直播间,教您亲手制作老式灶糖,提前步入新年的甜蜜节拍。
“二十五磨豆腐” 2月6日
民谚说“二十五,磨豆腐”,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寓意祈“福”,所以旧时百姓常在大年来到之前自己动手做豆腐。2月6日,锁定“辽宁文化遗产”快手、微博直播间,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小码头干豆腐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树锋揭秘豆腐是如何制成的,看新鲜的黄豆变身劲道的豆腐块,精彩不容错过。
东北人的年夜饭 2月11日
东北人的年夜饭都吃啥?东北人的年夜饭有啥讲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辽菜传统烹饪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敬贤为您支招,教您做一桌寓意吉祥的、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赶紧线上学起来。
高跷秧歌贺新春 2月6日—11日
在东北地区,每年正月,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从初二开始自发组织秧歌队沿街歌舞,祭神娱人,正月十五元宵节达到高潮。每日2集的《辽海情韵——辽宁秧歌系列专题片》带您走进高跷秧歌这一欢腾喜庆的东北民俗景观。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2月16日
“耍正月闹二月里里拉拉到三月”,春节和元宵节是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岁时节日,也是二人转演出活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东北漫长的冬季,二人转是百姓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请查收这封东北二人转专场展演的线上邀请函,跟我们一起尽享这道二人转喜乐大餐。
龙舞丰年鼓乐祥和 2月24日
辽宁鼓乐是广泛流传于辽宁民间日常节庆礼仪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喜庆热烈的传统曲目,使之成为城乡百姓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辽宁鼓乐专场展演将于春节期间与您线上相约,带您在嘹亮的唢呐和震天的鼓声中,感受东北人过大年、听鼓乐的喜乐氛围。
喜乐元宵共团圆 2月26日
正月十五吃元宵已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元宵节期间,节俗研究专家、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宝发祥清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共同走进直播间,为您讲述“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的故事,传承人“云”上秀手艺,教大家如何制作地道的手工元宵。
注:具体活动时间和内容如有调整,请关注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辽宁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安排
注:演出节目以当日实际情况为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辽宁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即将启幕 | 秦韵非遗文化
西安地区非遗糖画 花式棉花糖 吹糖人 草编等民俗引流推广暖场活动…… 适合各大公...
马上到周末了,周末房地产暖场活动大集结,售楼部才是真正的儿童游乐场!一到周末,各...
暖场活动是指以活动为载体,以营销为目标,通过活动带动人气,吸引目标客户关注,最终...
手工艺人:闫安惠 飘花动态背景上标题 民俗技艺:剪纸,剪影...
手工达人:陶敏锋 民俗技艺:面塑、软陶、超轻黏土等 个人事迹: ...